最恰到好处的建筑不一定是光鲜亮丽的,当它能与当地气质、生活习惯、经济水平、自然条件相契合,做到可欣赏、好使用、可负担、易取材,才有机会成为一个地方有骨气有尊严的代言者。
常民建筑学校工作营第二期《窑洞村新生》,在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东长咀村顺利开营,9位来自台湾、深圳、郑州、北京、武汉的年轻设计师齐聚于此,与常民团队共同开始一场为期九天的“窑洞村新生改造风暴”。
日月潭工作站隐身在邵族部落的深处,是工作也是生活起居的空间,同时也是小型的加工厂与实验研发的场域。各种形式的会议、工作营举办、聊天与喝酒烤肉都在此发生,不同背景与经验的人来来去去,帐篷下,火堆旁,留下的是经年累月的各种讨论和激荡。
重建并非只为了解决当下立即可辨识的问题,给予适用的工具和方法,搭配足够的耐心及时间,才有可能同时触发重建自我和重建群体的过程和机会。
配合台中世界花卉博览会的主题,王铭聪建筑师及许智乔建筑师提出-绿色方舟的概念,承载生产、生态及生活的串联循环。
如何运用本地的材料,以本地的匠人,盖一座乡野味的土房子,这正是我们要思考的。 除了轻钢,所有材料,皆来自于这片土地。